—— 广交天下友
栏目:现代诗歌发表日期:2023-05-17浏览量:193
阅读《凡卡》
谭百康
今天是《生命中的最好语文课》(第53-70页)读《凡卡》的第4次打卡。
担当者张镍老师让我们共读老师思考回答三个问题,由于我语文功底浅,分析、理解能力一般,学习较肤浅,就用干老师的《课后反思》来作今天的课堂作业吧!
干老师说:“这一课我比较满意的是对教材的剪裁。”
这一剪裁,使得我能够在上此课时,把主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时间,首先放在文本形式上,即更多地体现所谓的语文工具性,而避免直接上成一堂批判资本主义罪恶的政治课,或者同情社会弱势群体的思想情感课。
教者通过对凡卡一封信的梳理进行乡下生活、学徒生活、写信时刻、未来结局的编织,把不同时间的故事巧妙地编进一篇文章中,又用对比手法:用贫穷乡下的幸福生活,来反衬城里当学徒的悲惨生活,强烈的希望与彻底的绝望;文章里最后留下悬念,一个非常特殊的结局:在城里做鞋匠学徒,生活得非常艰难,活不下去了污凡卡,给在乡下的爷爷写了一封没有地址的求救信。
正因为是这样的编织,这封信从俄罗斯传到中国,它经历了100多年的时间,成了流芳百世的佳作呀!
“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千个师傅千个法”这些俗语明白一个问题,教学方法多多,因文本而异,因教者而异,选择一个既适合文本,又适合自己,更适合学生学习课文时达到优质效果,就是好的教学方法。
不做“凡卡”!
不做奴役“凡卡”的“主人”。
对让“凡卡”过着痛苦生活的社会,坚决地说:不。
我认为,这三行文字,深化了主题,突出了课堂的中心,达到了教育学生的思政之目的,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果。
教者力排众议,把就发生在身边的“黑砖窑”事件插进去,这也说明白了一个真实发生的事实。
我个人认为,在当今个体私营企业中,有些黑心的老板,为了谋起私利,招用“童工”的事例,我们有责任去揭发他们,还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儿童的幸福时光。同时,我认为,教者在课堂中插入这一片刻也是用心良苦的,是一种启迪的智慧,是一种“苦难”童年与“幸福”童年的对比,让我们的学生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生活,在这幸福的生活时光中努力学习,做一位大有可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