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散文·故乡脸谱(一)

—— 经纶

栏目:现代诗歌发表日期:2024-02-04浏览量:200

        系列散文·故乡脸谱(一)

             文/经纶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所以,很多大人在自己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百岁岁生日或一岁生日的时候,大人们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来猜猜自己的儿女的喜爱,摆下一堆吃喝玩乐用的器物来让孩子用肉嘟嘟的小手去抓。由此来决定孩子长大后的志向和事业。抓髽jiu真有那么灵吗?

      贾宝玉在抓髽的时候只喜欢胭脂水粉,于是父亲贾政就长叹了一声:此子却是个儿女情长的情种!原心里希望他抓个笔或刀之类的器物,以征兆其长大后成为文安邦武定国的栋梁之才呢!心中不免暗暗失望。可谁知道居然是应验了!这曹雪芹著《红楼梦》脱离不了中国古代人的写法。那就是凡事皆有来龙去脉。

        贾政如此,想必天下人也如此。谁都盼望自己的孩子抓个让大人充满希望和信心的髽。就算是黎民百姓也希望孩子比自己过的强一些。这是人之常情。

           抓髽到底是否灵验没有验证过,但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却在自己的成长中验证了。

        自己三到七岁的时候,有第一次记忆的的事情,就是第一次听人说书。现代年轻人可能对这个词有点陌生,其实文章里一般都称呼为说评书。

       那个年代,土默川的故乡村里没有电视!半导体收音机也没有。几百户人家的村里就大队有个电话,村里有一个广播。有几个有手电筒的人家就让人羡慕极了。这就是家用电器。我们村仅有的电灯也是沾光于老革命根据地塔布赛村的。有一条从察素齐拉倒塔布赛的电线路过我们的村庄,所以,我的村子也算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因为那个时候没通电的村子还很多。

       那个年代过年,虽然也熬年。但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录音机怎么会有文艺娱乐让人熬年?年三十夜里唯一有点沾文化边儿边的活动就是听老人们说书,听书就成了村里那个时候的《春节晚会》。这肯定是要比抽烟喝酒赌博文明多了。

       当自己刚学会走路的时候,忘记了是被同伴还是被大人们裹夹着从村南头走向村西北头开始跑大年了。在走过的大街上听到大人们在街面上互相说:

做甚圪呀?

听书点哇!

垛好旺火了?

垛好了!

乃就走哇!

去谁么家听个呀?

去刘俊家哇!

     自己也不知道听书是个啥事儿!就觉得好多人都去,不用问肯定是个红火事儿!自己和伙伴们:乃就相跟上去听书点哇!

        去了刘俊家,才知道刘俊大爷是个光棍。家里就他一个人。虽然收拾的很干净,但过年的气氛和平常差不多。新鲜感就是窗户是新麻纸贴了几个窗花。门口有两副红对联。其它的和平常一样,普通的不能普通。挺大的顺山大炕卷着一卷不新不旧的铺盖,有个用烟盒纸贴好的小烟笸箩里,放着金黄色的烟叶和抽烟纸。地下有三两个大瓮。土炉子里有几块烧红煤炭,简单朴素。

          来听书的人已经坐满了炕上和地下。可是,街上还有陆陆续续来的人,分明是坐不下了!那个年代的冬天不知道为什么很冷,围在门口进不了家的人在门外冻的直打哆嗦,跺着脚,呵着冷气,却舍不得走开。不知道谁喊了一句:家里地方太小,咱们去学校里听书哇!学校盒儿(里面)有娃娃们上书房(上学)的大教室。于是,我们这些娃娃们也又开始被裹夹到了学校,等我们进了学校的教室里,炉子不知道何时已经生着了,虽然刚生着有碳烟呛的人直咳嗽,但是来的人越来越多,没有一个嫌烟呛返身走的人。教室内有电灯,是临时安装的,瓦数好像不大,发黄色的。但能看清人的脸面。一个个都伸着脖子张着嘴向讲桌方向凑着。不一会儿,教室里就人满了,有座的有站的,靠黑板的讲台上放着讲桌,讲桌上,有人早给刘俊大爷准备好了暖壶,茶杯,还有人把舍不得抽的半盒大前门烟放在了桌子上了。

       人来的不少了,有人又高喊:人来的差不多了,刘俊哥开始哇!有人就附和说:开始哇!来的人还有半夜来的,等不上兰!

      刘俊大爷在此时此刻特别显得容光焕发,用手捋一捋大背头上又黑又亮头发。然后清亮了一下嗓音,瞟了一眼教室里所有听书的人就说:乃就开始哇!

      教室里的讲台上正好有个粉笔盒,也有个黑板擦。刘俊大爷把黑板擦反过来捉到手中,当做了惊堂木,这在讲桌上一拍,“啪”的一声,所有人都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

    各位看官们!咱们今天来说一段《西游记》!这西游记讲的是甚?大家都有个约摸,是唐僧取经的事情,可是谁知道唐僧的来历?要讲唐僧,咱们还得先从唐僧的父母亲讲起。

       西游记里有一回书写到:《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这里讲的就是唐僧出生和后来出家的事!

     此话一出,所有听书人的眼光都集中过来了。刘俊大爷接着就说:唐僧的父亲叫陈光蕊,唐僧的母亲叫殷温娇。这唐朝开国初年,陈光蕊考上了状元,遇到丞相的小姐殷温娇抛绣球招亲,那绣球“恰打着光蕊的乌纱帽”,二人由此成就了一段姻缘。陈光蕊便和丞相之女殷温娇结了婚。新婚一月刚过不久,接到皇帝诏书,让他去江州赴任。他就带上漂亮的新婚娇妻去上任了。

     陈光蕊赴任江州,从丞相府出发,一路上没有别人伴随,仅带着老婆和自己的一个家僮。那时候官凭印,虎靠山。有了官印就如虎添翼。只说是新官上任一路上兴高采烈,早把那出门在外,“走路防跌,吃饭防噎”的古训忘的一干二净。到了洪江渡口,就喊江中的船家渡江过河。

      当时天色已晚,渡船驶入江心的时候,月亮上来了。把个新娘子照的越发体态丰盈,妩媚动人。这渡船艄公刘洪、李彪两个贼人见色起意, 一拍即合。船到江心,趁一个不注意,二人居然把陈光蕊和家僮打晕后推下船去,落入江中淹死,然后用刀逼小姐宽衣解带委身顺从。小姐当下寻思无计可施,只被逼的得忍辱顺从了刘洪。刘洪得色,李彪拿财,二人自此分开,各行其道。

     谁知道刘洪这个贼人见这女人顺从之后,贪心不足。居然穿上陈光蕊的衣服,拿着诏书和官印冒充陈光蕊去江州当官上任去了。这一上任居然就是十八年啊!这冒充当官是后话不提,单说这新娘子十月怀胎到期了,生下了一个男孩子,这刘洪以为是他的孩子,因为这出生日期和他行凶作恶的时间差不多!可是,又不敢肯定,于是就逼问这女人到底是谁的孩子?孩子究竟是谁的?再没有比这新娘子心中有数啊!

       这娘子在问话的第二天夜里含泪将这孩子放在木盆里,然后将木盆推入江中,心中默默念叨:孩子,如果你命大就投靠到别人家长大吧!如果你命中该死,就到江中追随你父亲去吧!说罢转身而去。这花开两枝,先表一头。不说这女人后来如何,先看这木盆顺江而下漂流而去,几天后木盆直漂流到江边一座庙前,一个老和尚这天正好在江边洗衣服,远远看见江上有盆漂流而来,心中默念说是阿弥陀佛!木盆向我这里飘来让我看看这是什么?果然,木盆就向和尚飘来了!和尚一看盆里是个孩子,就说昨夜梦见庙里又来一个缘分高僧,莫非这个孩子就是?连忙将这孩子救下,安顿在庙里。孩子有了生存之地。渐渐长大一点后庙里和尚都称他为“江流儿”。这是因为他的出生于河中的木盆里而奇怪,庙外的百姓都称他“江流僧”。江流僧渐渐长大,问老和尚他的出生父母是谁?老和尚说是你出生后被人放到木盆里任水漂流,估计你的父母可能遭遇不测,需要在江上沿岸慢慢打听。

    刘俊大爷讲道此处的时候,看见他情绪激动,手从讲桌上的烟盒里取烟的时候,手抖个不停,这一幕,让在讲桌旁边站的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孩观察到了。这个记忆是我三岁到十岁中间几个最清楚的记忆之一,到现在历历在目。然后看见刘俊大爷手抖的划了一根火柴,暂且划不着,划着了,暂且抖动的对不上嘴里的烟卷。好不容易点着了,深深吸一口烟,略略停顿了下来。这时候,就听见下面说话的声音嗡嗡的响开了:

     这刘洪活圪泡(土默川方言:王八蛋的意思)一个盗贼,见色起意,色胆包天,杀人越货倒也算了!居然敢冒充朝廷命官,还带着个活证人,难道他不怕小姐害他么?!

    那个小姐是个甚人兰?去了江州也不揭穿杀夫凶手,那她还在等甚了?为甚了?

      她可能担心怀着的孩子有危险,孩子生下后, 顺水放走, 由老和尚收养了, 这个时候应该是放心了,她完全可以报案报官,却为何仍不作声?

     圪泡刘洪竟然冒充了一十八年,也没被人发觉!这女儿莫非出嫁后没回过娘家,?也无书信来往?这十八年中,小姐和杀夫凶手夜夜同床共枕, 载叫甚事情了?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后来呢?后来呢?

     人们都急着问刘俊大爷,刘俊大爷抽烟不作声,面色难看,抽完烟,把烟头扔在地上,用脚死死拧了一会儿才看看熄灭没有,拧碎没有?看见没拧碎,就上前又用力地拧,拧了好一阵才拧碎,我感觉好怕,他不是拧烟头,好像是在拧那个贼人刘洪。

       刘俊大爷又拍了一下黑板擦这个惊堂木说:慢慢听我讲来……

      那江流儿在老和尚那里慢慢追根溯源问起自己的身世,又沿江打听,逐渐明白了自己身世的来龙去脉,江流儿后来改法名玄奘,到十八岁后到京城告官报信, 官府派人捉了杀父仇人, 拿到江边渡口祭奠江流僧的父亲陈光蕊,活剜了刘洪的心肝。江流僧才出了这口憋了十八年的冤枉气!寻找母亲时,然而母亲殷小姐却投江自尽了。

      此时此刻,台下又有人开始说话了为什么一定要等到十八年后, 陈玄奘到京城报了信, 才能复仇? 难道小姐她自己就不能复仇吗?

      有的人说:额要是小姐,额给额的父母亲写信报告情况。

     有的人说:估计刘洪看的紧写不成!写好哇谁给送呢?

     还有的人说:想报仇咋也不愁,他刘洪吃饭喝水了哇!给他饭菜里放点毒药不就办了事了?

    他莫非不睡觉?睡着了愁找不到机会下手?

……

       说起睡觉,我就迷糊瞌睡起来了,小孩子熬不了夜,后来刘俊大爷讲什么我就记不起来了!怎么回的家也不记的了。村里人叫五更天大概根据方言都叫“五今儿”!过春节叫“过大年”。大年三十夜有一个重要活动,叫“接神”!现在一过十二点就接神,自己小的时候记得村里都是五更(音:五jin)接神。拢一堆旺火点着,响炮,转转旺火,就算把神接到自己家了。接到神,意味着全家人一年通顺安康。所以,接神的仪式是虔诚而隆重的。接神前的十几分钟,讲究的是所有人都在接神前必须回家。就是那些不爱听书的耍钱赌博汉,就算押注了独红也必须按时回家。接完神再继续赌博也可以。喝酒大醉的人,听见接神炮一响,马上酒醒就乖乖回家去了。大年三十不接神,一年到头没好运。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个人把生活的信心败了。信心不倒,万事可推倒再来!信心倒了,万劫不复。所以,刘俊大爷的讲书就到接神前为止了。再想听书的时候,就是正月里闲下来的事了。

       不到十岁的我,有了如此一场精彩无比的记忆,那时候感觉刘俊大爷就是我心中的最伟大的明星!大背头,长脸。肚子里有故事,全村人都尊敬他。这就够了,一个男人,在村里的男人群里被娃娃大人都尊敬,应该是生活中惬意的人。

         

      七岁后,自己开始喜欢读书。应该是让说书人留下来的悬念,变成了自己追根溯源的好奇心,那个唐僧后来到底是怎么样啊?怎么就去西天取经去了?直到把西游记千方百计寻找到读完才罢休。当把唐僧的前后故事都记在心里的时候,感觉好像一梦睡了三年才醒,身心的满足感是说不出有多么惬意的。

        知识的好奇心又不满足地让自己再去读《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把四大名著读完了,再去读历史书,其他小说,杂志……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书,我便会沉浸其中。去别人家做客,如果让我看一会儿他家的藏书,感觉比给做许多好菜好酒款待自己都欢欣。喜欢读书的习惯,应该是从几岁时候过大年听刘俊大爷的书那时开始的。这种启蒙作用对一个人后来的成长是不可测量的。书中的人和事大概让人见识了又一种未知的世面。所以被吸引了半生。古人所讲的“秀才不出门,遍知天下闻”应该就是对读书人的一种褒奖。       

       读书的时候出于儿童的好奇心去读,没有一个不感兴趣的,没有一个没记住的。其实,任何知识的吸收,都不是如此吗?

      为此,常常感谢刘俊大爷这种说书人,就像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文明之灯。给我带来了三岁小孩的知识启蒙的亮光。也像给村里的 七岁以上的 许多人带来了做人做事的一把尺子,到老都在丈量着自己一生。

       

- 作品评论 -
暂无评论
作者信息
- 郑经龙的代表作品 -
    暂无内容
- 郑经龙的最新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