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春雨记事

—— 京口瓜洲

栏目:现代诗歌发表日期:2025-03-31浏览量:5

                                                                                            父亲的春雨记事

                                                                                                 文/荆浩然

       春雨像一位姗姗来迟的吝啬小媳妇,终于在这干旱的春日里落户青龙沟畔了。先是几点稀疏的小雨试探性地踏在干裂的泥土上,顷刻间便被饥渴的大地吞噬殆尽。继而雨丝愈发密集起来,细细密密的,宛如千万根银线从天空垂注而下。

       田里的麦苗已经蔫了很久,枯黄的叶尖耷拉着,活像一群饿得前胸贴后背的乞丐。此刻,它们突然挺直了腰板儿,争先恐后地张开尖尖的叶舌,吮吸着这意外的甘露。雨滴落在叶片上,又滑落下去,将尘封已久的绿色唤醒。父亲看着那些刚挺起来的麦苗;若有所思,这分明就是大地忽然抖动了绿色的绸衫。

       空气里浸润着泥土的气息,那股清新的味道,仿佛是土地重获新生后的第一口呼吸。檐角的水溜开始滴答作响,屋后沟渠里断了很长时间的流水也重新忙活起来。小菜园里的韭菜葱们更是欢喜,使着劲往上窜,活似教室里抢着回答老师问题的孩子们。

       后来才知道,这润泽万物的甘霖并非天公赐美,而是人力所为。白色的碘化银颗粒被炮弹送上云霄,化作凝结核,硬是在万里晴空中催生出这片云霓,继而引出这一场生命的盛宴。父亲站在雨中,雨水顺着他的脖颈流入衣领,凉丝丝的。这感觉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雨水的触感,陌生的是人工干预天时的能力。

      父亲不禁想起往昔的光景。那时候逢着春旱,村民们挑着水桶,推着水袋,向干裂的田地运送救命的清水。汗珠子砸在干巴巴的田垄上,立刻就被蒸发得无影无踪。一架架水车吱吱呀呀地叫着,像老汉的叹息,一大上午也浇不了几分地。多数时候,众人气喘吁吁地忙活着,不过是看着日头把田里那点儿水分重新夺回去罢了。

       如今科学竟能做到这般地步:几个穿橘红色工作服的人摆弄些仪器,看着数据,就能从晴空中拧出水来。那高射炮发出几声闷响,只一瞬间便在天空布满乌云,继而降下二十毫米的雨水——数字之精准,竟与天气预报丝毫不差。这样的神迹,放在二十年前,怕要被村民供上神龛,顶礼膜拜。

       父亲蹲下身去,抓起一把湿土,黏腻的黄土从指缝间挤出。泥土的芳香直冲口鼻。不远处,隔壁王爷爷正弯腰查看墒情,雨水顺着他的草帽边缘滴落。他抬头看见父亲,扯着嗓子喊:"这下好了,麦子苗都能喝饱了!"他的皱纹里挤满笑意,像田垄里新涨的雨水一样闪着光。

       人工的雨水和天然的雨水,落在麦田里,都是同样地滋润;涌进根须里,都是同样的甘甜。摆在过去的岁月里,这样的思考恐怕要被视作贻误天时。而如今,乡里老幼站在雨中,脸上挂着的分明是与千百年前先祖们同样的喜悦。

       科技终是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宿命。父亲想起那些挑水磨破的肩膀,想起水车轮轴吱呀的呻吟,想起龙王庙前烧剩的香梗。现代人以金属和算法驯服了云雨,这究竟算不算另一种形式的"人合一"?田沟里的流水不作回答,只管哼着快乐的小曲向东奔去。

- 作品评论 -
暂无评论